香港海洋公园下月或倒闭,浅谈主题旅游产品设计体现差异化
日期:2020-05-25 / 人气:
5 月 11 日,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表示,特区政府已向特区立法会申请,拟向香港海洋公园拨款 54 亿港元,支援海洋公园维持运营,否则乐园在 6 月恐将面临倒闭风险。
香港海洋公园董事局主席孔令成坦言,即使没有旅客入场,公园仍要营运费用,包括照顾动物以及维修保养等,每月支出达 1.4 亿港元," 据估算,海洋公园的现金流只够维持到 6 月底,因此现在急需政府协助渡过难关,解燃眉之急。"
这次是海洋公园成立 40 年来首次需要申请拨款,若今年 6 月没有拨款帮助,海洋公园的唯一出路便是倒闭和清盘,
园内 2000 个全职职位,以及园内饲养的 7500 只动物都将受到影响。
连续 4 年亏损
受去年修例风波影响,香港海洋公园的经营早已经陷入了困境。
2019 年 12 月 11 日,海洋公园发布的 2018/19 年度业绩报告显示,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公园有 570 万人次入场,按年减少约 10 万人次;总收入虽然增加近 3%,但营运成本增加 14.4%。
园方介绍,由于公园为各体验项目作出投资,如扩展夜间娱乐活动,以及更新设施。加上超强台风 " 山竹 " 造成的破坏,还有其它因素导致维修保养开支大增等种种开支,导致海洋公园最终亏损激增一倍多达到 5.57 亿港元,已是连续第四年亏损。
香港《大公报》2019 年 12 月 12 日以 " 暴乱割喉 海洋公园吊命 " 为题报道称,海洋公园原本准备借旅客增加而创收,为此花钱更新大量设施,不料 " 如意算盘在持续暴乱下未能打响 "。
旅游界议员姚思荣称,海洋公园以前对内地客来说是必到景点,但随着珠海及内地其他城市有规模更大及设施更好的主题乐园,内地客对海洋公园的新鲜感渐渐下降。他担心这份业绩报告未能反映出 " 修例风波 " 的影响,相信来年业绩会更差。
下面我们来简单谈谈主题旅游产品设计差异化体现“主题游”深度:
主题旅游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虽然主题旅游很难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但它对一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专家人才、资源掌控力、目标客群的精准渠道投放、上下游产品的磨合力度等等都需要更深度的要求。
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体现差异化?
对于“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体现差异化”?业界人士都认为,无论是在消费者需求还是产品设计上,主题旅游绝对不是简单的元素拼接。由于都是细分领域,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在产品设计、营销获客、市场环境上都不可一概而论,对于产业链上的业界人士来说,都是考验功底。
在面向中国游客推广以色列旅游产品和接待的过程中,以色列旅游部旅游参赞史宝乐表示,主题旅游确实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不满足于去一个流行的、知名的目的地,而是更希望自己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体验、更独具一格的旅游产品。
作为主题旅游中的一大热门领域,在主题旅游中,体验性强的产品越来越为游客所青睐,户外探险也融入了更多样的主题。
以B2B的模式为旅行社、户外俱乐部提供专业的户外旅游产品,人文、徒步与登山线路为国外综合性户外旅行社的普遍线路类别。
观光旅游到主题旅游的变化,就是第一代旅游产品到第二代的差别,存在产品迭代。主题旅游不仅仅是带主题因素的旅游产品模块拼接,而是观光度假+主题价值的一个旅游产品。目前的大多数旅行社远远没有进入主题旅游的深度,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
主题游存在的难点
市场尚未成熟、但消费者的深度游体验需求却越发明确。游客对主题旅游的需求能够一部分带动供应端的改变与迎合,但是产业链上的玩家在设计与分销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仍然有需要克服的难点。
“主题旅游不止是一个差异化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建设的过程。观光体验要转变到主题旅游,是要考验思维的转变。”张军强调,要想从一个小众产品变成大众产品,在产品的体系、分工、市场培育上都要做很多的功夫。一家传统旅行社转型去开发和销售主题旅游产品,还要实现又叫好又叫座,困难很大。这种难度一方面源于对主题的深度理解和融入。
他以以色列目的地旅游为例,只有870万人、2.5万平方公里的以色列却诞生出来了规模惊人的科技创新产业。以色列本身就是一个主题旅游的国家,而赴以游客最关心的是以色列的文化是如何催生出这么强大的科技与经济。
另一方面,主题游还存在教育消费者、打开市场的问题。主题旅游天然带有小众旅游的性质,无论是海岛旅游、户外旅游、极地旅游、体育领域等,在消费者的触及和营销上都受到限制,而且目标用户的触及渠道不一,仅仅在OTA上开门做生意并不足够。
关键词:香港海洋公园倒闭,主题旅游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