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出游人数超1亿,红色旅游全国飘红!
日期:2020-12-22 / 人气:
近日,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全国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红色旅游,是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又包含了观光休闲的旅游形式,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东部、中部、西部都很丰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超过300个。自2004年提出红色旅游后,随着大众对旅游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日益见长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红色旅游的市场规模日渐扩大。
红色旅游开发的模式
除了部分历史价值较高,不适宜过多开发的文物或红色文化遗址外,目前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主要是这三种模式。
01
红+绿
将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自然生态资源相结合,进行集中包装盒开发,增加旅游的整体吸引力,例如井冈山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绿色生态为支撑,从红色延伸到绿色,从茨坪延伸到全域,推动“单业态”向“全业态”转变,整体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2018年井冈山实现旅游收入超过150亿元。
02
红+古
以红色旅游为基础,以民俗特色为依托,充分挖掘与红色景区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例如赣南一些县市在做“寻访红色故都”,依托红色旅游的人气,开发了客家民俗风情游、赣南脐橙文化节等旅游活动,丰富游客的选择。
03
红+乡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依据乡村的自然、人文特征,依托其自然风光、建筑风貌、节庆活动、特色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特色化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红色旅游市场日益成熟,形成了特色化产品和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些问题:一是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景区都是同一风格建筑,对游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二是产品结构简单,主要依赖景区门票收入,部分景区仍停留在简单的遗址参观、物品图片展示,没有延伸构建新的旅游产品;三是基础实施配套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无法给游客提供优质的体验;四是红色旅游产品说教性强,游客来源相对较窄。
那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改进的方法呢?
除了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条以外,还需要从形式、产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可以结合户外拓展、室内游戏、沉浸式演艺、研学培训、节庆活动等模式,丰富红色旅游的内容,将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融于一体,真正达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目的,以此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沉浸式话剧,虽然现在有很多红色旅游目的地也有实景演艺,但是仍然还是单向的输出,很难与游客参与其中,景区可以通过沉浸式话剧的形式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打造的《1927·广州起义》,这部剧用创新的形式将静态的展览与动态的话剧表演相结合,加入多元立体话剧表演,让观众参与其中并感受和体验剧情,迅速地沉浸到历史情境中。
游戏模式,例如在上海红色旅游线路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带动游客积极性,以一种更加潮流、更加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方式来呈现红色主题。
研学培训,例如井冈山推出了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品链条,开发了一批融教育性、知识性、文化性、体验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游客可以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有效扩大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红色培训游客接待量连续5年,年均增长达到40%以上。
简而言之,红色旅游需要走融合化、创新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结合游客不同的需求,将红色旅游的内涵融入到特色的旅游产品,从单向输出向寓教于游转变,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旅游目的地需要紧抓机遇,通过打造特色化旅游产品来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