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变“春劫”,2021年旅游业怎么办?
日期:2021-01-17 / 人气:
2020年疫情导致旅游业全面停摆,“退票退款”的危机和资金链的断裂让许多旅游企业黯然出局,十一黄金周旅游业的复苏加速,让苦苦坚守的旅游企业看到了一丝曙光,大家都满心期待着即将来临的春节,作为传统旅游旺季,希望借由春节能让旅游业“牛”转乾坤,迎来新的增长。
局部疫情反弹 春节变“春劫”
旅游企业的希望再一次落空了。12月全国多地出现本土疫情,并且疫情形势愈演愈烈,截止到现在全国现有74个中高风险地区,1月11日,文旅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春节临近,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却更加严峻复杂,针对于此国家卫健委和29个省市先后发出倡议,建议春节假期在工作地过节,非必要不出行,河北、湖北、沈阳等多地文旅部门纷纷发布了针对当地旅游市场的最新疫情防控要求,部分地方提出,当地中高风险地区要及时暂停文化活动,关闭文化和旅游场所,旅行社不得组织游客前往,还有省份明确要求省内A级景区全面实行分时预约制度、景区等场所接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等。
反弹的疫情让许多春节出游的消费者被迫取消计划,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近日在社交平台表示,古北水镇退订了8900间预订客房……“退订潮”的噩梦再一次侵袭而来,从航空、酒店民宿到景区,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均受波及,除了订单损失之外,这些企业为了春节游投入的各种成本全部打了水漂,很多旅游从业者被迫开启休假模式。
2021年,旅游业前路在何方?
《物种起源》中对丛林法则有过这样的论述: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而目前摆在旅游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落寞离场,要么积极求变。
如何变?根据市场变,国内游是未来趋势,虽然国内局部地区出现疫情反弹现象,但是国外疫情形势更加严峻,并且国外疫情短期内也不会彻底改观,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仅在2019年上半年,中国境外旅行支出就高达1275亿美元,从疫情形势来看这些境外旅游消费将“出口转内销”,主营出境游的企业转型国内游是必然之选。
本地游、周边游是旅游主力增长点,在全国各地“就地过年”的政策倡议下,原本有长途旅游的本地游、周边游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近期各平台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了本地游的热度,1月13日,携程、去哪儿、飞猪、马蜂窝等多家OTA数据显示,近一周,各平台上本地旅游产品,尤其多项目的打包套餐等搜索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以北京为例,此前7天去哪儿网“北京本地景区”等关键词的搜索量较前一周增长七成,而相关“酒店+景区门票”组合套餐的搜索量增长了四成。
玩转本地游 产品再升级
各大OTA平台紧跟市场变化反应迅速,例如携程推出“年味私家团”“年夜饭私家团”等主题,通过独立成团、独立用车、专属司导、增加年夜饭环节等来丰富本地游客过年期间的出游体验。
飞猪增加了一站式产品的供给,推出江浙沪地区多家温泉酒店+下午茶套餐、酒店+滑雪票+晚餐一站式度假套餐产品,广深珠地区还有多家五星酒店上线了4-6人小家庭年夜饭套餐、海鲜烤肉自助餐、海景套房+晚餐等。
线下旅行社也积极改变,当各地出现零散病例时,春秋旅游立即加大了上海本地旅游产品的设计和资源采购,针对2021春节,春秋旅游上海本地旅游产品供给同比增长了1.5倍,“微游上海”产品增加了5倍,并且结合“乐嗨上海过大年主题”,分别推出了美食、观光、文化、健身、怀旧以及公益六大系列产品。
那各大景区对于本地游、周边游这一趋势可以做哪些改变呢?一是营销方式的改变,除了常规的免门票之外,还可以推出门票年卡制,增加游客的复游率和粘度,促进景区的二销;二是产品的创新,依托夜游、科技等方式丰富产品的内容,深化旅游的体验度,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是随着疫苗的大量上市和后期气温的回升,疫情定将会被克服,静待旅游业迎来新的春暖花开。
关键词:2021年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