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联姻缘尽,港中旅与少林寺“一拍两散”!
日期:2021-01-28 / 人气:
1月25日,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中旅”)宣布,已与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嵩山文旅集团”)签订产权交易合同,以2.55亿元的价格转让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嵩山少林”)51%股权。
1
自此在经营11年后,港中旅与少林寺正式作别,嵩山少林二股东嵩山文旅集团将全资控股嵩山少林,这是香港中旅第三次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出让嵩山少林的结果,最终如愿而偿,嵩山少林寺作为一块金字招牌,港中旅为何会选择放弃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嵩山少林多次被转让的过程。
2020年10月8日,香港中旅发布公告称拟于10月9日在北产所公开挂牌出售其持有的嵩山少林51%的股权,以及挂牌时嵩山公司欠香港中旅的全部股东贷款;
第一次转让落空以后,11月10日,嵩山少林被香港中旅二度挂牌北交所,总转让价格约为3.47亿元,但依然没有成功;
12月10日,嵩山少林向香港中旅偿贷款约6314.31万元,直至1月25日,嵩山文旅集团的接手才让嵩山少林的转让落地。
2
香港中旅与少林寺的合作始于2009年底,当时香港中旅与嵩山文旅集团合资成立嵩山少林,共同经营及开发嵩山风景名胜区下辖的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及嵩阳景区,港中旅持股51%,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持股49%。
2010年1月,嵩山少林与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嵩管委”)订立特许经营协议,并据此获授权自2009年12月25日起独家管理和经营嵩山风景名胜区的门票销售、代收销售收入以及停车场业务,为期40年,嵩管委则获取相应的特许经营费用。而在嵩山风景区的门票收入分成中,门票收入的30%归少林寺,剩余70%的收入,香港中旅与嵩山文旅集团则按照相应的股权分配,这也为今后三方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合作之初也曾有过高光时刻,据港中旅2010年财报数据,接手嵩山景区第一年,港中旅景区业务收入便突破7.14亿港元,同比增长62.77%,其中嵩山少林景区接待游客逾260万人次,收入更是达到1.74亿元,并且后期逐年增长,2016年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仅少林寺每年门票收入就高达3亿元。
3
2018年,因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嵩山少林寺景区门票价格从100元降为80元,这也导致嵩山景区利润急剧下滑,2020年疫情则加剧了双方的分裂,香港中旅与少林寺11年联姻缘尽,原因有三:
一是嵩山少林受疫情重创,收入同比大跌,且恢复缓慢。根据第一次北产所挂出的嵩山少林股权转让预披露信息显示,截止到2020年8月底,嵩山少林实现营收2003.62万元,亏损3201.27万元。
二是已陷入亏损的香港中旅希望借此提高现金流并为其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香港中旅旗下包括河南嵩山景区、宁夏沙坡头景区、广西花山景区和德天景区等多个景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宁夏沙坡头景区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64%。香港中旅收入5.7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归母净利润为-4.43亿港元,上年同期则盈利4.19亿港元,亟需资金来支撑其渡过疫情期。
三是嵩山少林、嵩山景区管委会、少林寺“积怨”已久。首先合作之前,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的合作谈判过程中,少林寺并没有参与其中,港中旅人士曾表示:“登封市政府认为,这是他们与港中旅的合作,少林寺归当地政府管,没必要让少林寺参与合作谈判。”而少林寺方面则认为,这项合作的实质是登封市政府利用了少林寺的品牌;
然后是嵩山少林挂牌成立之初,登封市政府相关文件曾表示新公司拟定2011年上市,由此引发少林寺“被上市”风波,少林寺并非运营主体却代为“背锅”;
与此同时,香港中旅起初承诺的三年内8亿-10亿的投资额并没有兑现,嵩管委对此十分不满;
最后是门票纷争,2014年,少林寺与嵩管委会就门票收益分配问题在郑州中院对簿公堂,少林寺与嵩山管委会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三个方面:免票是否分成、半价票应如何分成以及少林寺方是否应该承担缴纳税款,并且在此次官司中,香港中旅则一直保持沉默。
4
在多方因素之下,香港中旅最终选择退场,结束这11年的爱恨纠葛,现在嵩山文旅集团全资控股了嵩山少林,不过未来发展之路并不平坦。
虽然之前获得了40年特许经营授权,但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嵩山少林将所有景区门票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嵩管委后续按《关于嵩山风景名胜区股权转让过渡期购买服务的协议》支付服务费,用于景区运营维护,这就导致嵩山少林也将无法继承原有的景区运营权。
嵩山文旅集团如何调节这些内部及外部矛盾?未来能否帮助嵩山少林扭亏为盈?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交给时间了。
关键词:港中旅与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