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Case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举世无双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业知识 >

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佛教文化元素在当代寺庙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日期:2020-05-25 / 人气:

  佛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文化对我国寺院景观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开元寺景观设计为例,在继承传统佛学思想的背景下,结合现代审美,从功能分区、植物造景、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等方面营造更具时代感的寺庙园林景观,希望能传承发扬佛教文化,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活动的需求。
  1.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寺院景观是指佛寺的庭院景观,也是一般宗教朝拜和祭祀场所除了宗教建筑以外的园林景观,是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景观是佛教文化的信息载体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无论是从其景观的布局还是具体细节的表现,都明确的展现了佛教文化底蕴极其地域文化特色,这样的景观设计将对佛教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趣味。
  2.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寺庙景观设计元素
  不着相,不着境,视万物为空,视空为万物,是佛门参修的要点。因此,佛教寺院景观的意境营造需要考虑以象征、抽象等手法去塑造物质景观。一片白砂,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心境;一块异石,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圣佛;一片灌木,可以是森林,也可以是芸芸众生。具像的物体容易让人对实物产生执念,干扰僧人的修行,这正是佛法“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义。佛教寺院景观中的伞盖、莲花座、经幢、放生池等具体景观实物,只是佛学教义的一个载体,是佛教景观特征的表象,其真正的象征是佛教的文化和佛法的含义。佛教寺院景观在设计中很少从逻辑角度进行分析,一切的装点和摆置都是那么自然,是佛学中“平常心是道”的象征,越是自然的景观越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让佛教寺院不只是局限在它现处的那一小片地方,而是让人感受到处处皆佛法的教义。
  石灯笼。石灯笼被用为佛前的供灯,我国的石灯笼多为白色花岗岩或青石雕刻而成,造型简洁大气。石灯笼可以自由灵活地点置、孤置在庭院当中。由于石灯笼综合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在佛教景观中将其作为画龙点睛之物运用,是十分慎重的。
  石幡。石幡是我国佛寺中的一种供具,一般都由青石或灰色石材雕刻而成,集造像、纹饰、咒语、经文等元素于一体,由柱体、底座和柱头构成,经文和咒语一般都刻在柱身之上。又称“花幡”或“宝幡”。
  塔。多为舍利塔或为纪念寺中的圆寂高僧而修建,一般体量较小,象征性强。
  置石。在传统园林中,大部分的石头被用来单纯点缀和美化环境,仅取其形态而已,但有些石头则被用来象征和比喻,代表不同的佛教人物。如典型的“三尊石”,寓意佛祖与其弟子阿难和迦叶。
  植物。在寺院内部种植大量不同颜色的佛教相关的植物花卉,既表现出被绿色包围的私密佛教空间形式,又可以表现出不同季节不同色彩的寂静的景观氛围。
  除此之外,洗手钵、铜铃、“卍”字符也是佛教景观的代表性元素;在佛教景观中也运用大量的动物造型,如狮、象、龙、龟、鱼等,这些动物直接用于雕塑置放在寺庙中,或者在石雕图案中运用在围栏或铺装上。了解与佛教相关的景观小品,且巧妙运用,在庭院设计中将可起到点睛作用,反映主题。
  3.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当代寺庙景观设计原则
  3.1社会性
  随着佛教文化景观作为人类文化景观存在于城市之中,它服务于公众的角色已经确立。对于整个城市来说,其社会功能主要集中在文化传播、文化协调以及补充功能上。佛教文化景观设计首先要具有社会文化性,包含的人群还要宽广,在功能上不仅要满足香客的朝佛功能,并且要增加体验性,同时还要让普通游人参与到具有佛教文化氛围中,促进多佛教文化的更多了解,才能具有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社会功能进行有益补充。
  3.2生态性
  将人文景观与地域自然环境充分融合,既满足游客的宗教礼拜、休憩、休闲等要求,又增地域风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效益,使娱乐与休闲相结合,让佛教文化带给人们一份宁静的宗教环境,撇除都市的繁杂,回归自然、宁静。这也是当代经济快速发展下所需要的新的休闲活动,让人们在那里寻找心中的那份安静,在休闲的氛围中体验发自内心的快乐。
  3.3文化性
  景观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含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不仅与社会伦理、宗教、习俗及种种观念有关,而且还包括了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景观设计中,文化与景观相互影响,佛教文化已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精华。而寺院景观作为佛教文化主题的一个范畴,首先要融入佛教文化因素,才能使整个景观更富有佛教文化意蕴。同时再加入一些民俗文化,使宗教性与地域文化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很好的、更大范围的适应各类游人。
  4.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以郑州开元寺为例
  4.1设计理念
  1.注重景观的地域环境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地域环境景观往往会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根据万物轮回的佛教设计理念,要从总体的布局形式上去展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在景观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能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保持相对的稳定。而且要考虑四季更替,景观的变化。
   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
  2.注重景观文化的传承性
  文化的传承性和延续性源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相对稳定性,因伴随人类历史产生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佛教文化景观是历史的延续,是不同阶段历史的叠加,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以历史遗存的形式烙印在大地上。在寺庙景观设计中,首先考虑文化的传承,并立足于当地特色环境,吸取传统又体现时代还需做到取舍有度而不同,营造能体现当地特色有迎合现代旅游景区的景观空间。
  4.2总体规划
  对郑州开元寺景观设计进行了功能流线及绿化的分析,充分的参考了传统佛教文化中轴对称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各设施之间达到了设计学上的完美对称,拥有很强的艺术气息。随着流线路线一路望去,各设施之间的关联性也一目了然。  4.3景观要素设计分析
  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
  1.水景
  在佛学的理论中,地、水、火、风四物相和相应构成世间万物,水是景观环境中极富表现力的一种元素。自古以来我国众多哲人和诗人都对优美的水景诉诸赞美之情,老子的“上善若水”、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都突出了对水系的设计,烘托出佛教文化千年传承的智慧,也有一定的风水学寓意,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有关于生命的思考。在开元寺中的水景设计加,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条件,改造利用草堂寺内的莲花池,使植物与水景结合,并有效的利用了水源把多余的水量退入防洪渠,这样整个园区的水系与外部河渠形成了大循环,让寺庙内的水成为活水,还可调节微气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道路设计
为了避免在园路设计中的枯燥感,开元寺庭院内设有曲折园路和直线型的不同路径。建筑和建筑之间的空间是直线道路,通过放宽道路和周围植物和构筑物来增加游客的不同心理感受。在直线型道路和景观节点之间布置了服务设施和游览主干道不同的曲折园路。铺装材料主要选择青砖、卵石、耐火砖、砖雕等,运用不同的材料拼凑出体现佛教文化内涵的图案,如万字砖、莲花纹砖、荷叶形砖饰等,并搭配梅、大青树、忍冬等植物进行陪衬,营造空间的意蕴。  3.植物景观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佛教通过平凡的花草、树木传递给人们深刻的佛教教义,平和、柔善、包容、智慧等崇高境界,使人与园林景观、自然融合为一体。例如,莲花,传说在佛国净土中的每一朵莲花,都是由念佛之人的心念而生,所以佛陀在创立佛教时就已把莲花放在了很高的位置。开元寺景观设计受当地气候环境、宗教和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的国槐和松柏和与佛教有关的树木和花草为主,间植常绿与落叶树种,开花与彩叶植物搭配,增强季相变化,形成良好的佛教景观氛围。其他代表性植物还有银杏、柳树、竹、曼陀罗、菩提树等,目的是通过植物本身的典故、寓意以及其自身的形态营造意境深刻的空间。
  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
  4.景观构件
  当代佛寺景观构件的设计,是整个当代佛寺景观设计元素中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比起可视标识与公共设施的现代性,佛寺景观构件作为服务佛寺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首当其冲的是景墙的设计,其作为佛寺景观设计中屏风的担当,在不同的场合出现,不但可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佛寺内部空间的变化性,提升了佛寺景观的韵律节奏。从而增加整个佛寺景观的佛家韵味。
  5.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结论
  佛教文化作为我国整个宗教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对寺庙景观的设计与保护观念也应当与时俱进。设计中必须秉承了宗教文化和寺庙园林的造园要素手法,契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为佛教文化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服务。

关键词:佛教寺庙景观设计特点,当代寺庙景观设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