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爆款到倒闭拍卖,这些A级景区何以沦落至此?
日期:2020-11-22 / 人气:
11月12日,曾经名噪一时的重庆龙门阵景区项目“龙门阵旅游文化中心在建工程”在阿里拍卖破产强清平台上流拍后被第二次公开拍卖,虽较第一次降价4400万元但仍然无人问津。
重庆龙门阵景区是集旅游、娱乐、休闲、文化、购物于一体的国家4A景区,投资16亿元,在2009年是重庆投资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主题乐园,如今因开发商重庆瑞银旅游破产重整失败清算而被强制拍卖。
这已不是今年第一家A级景区破产倒闭了,今年5月,河南4A级养子沟景区因1亿缺口申请破产,河北4A级景区狼牙山因资金链断裂陷入重组,6月,河北5A级风景区野三坡因9亿元债务被申请破产重整……
为何这些国家5A级、4A级景区接二连三的倒闭?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确实让全国各地的旅游景区都遭受了严重冲击,但是对于这些破产重组的景区来说,其内部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疫情不过是导火索,其破产主要是存在以下原因:
01
盲目扩张及改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了人们新的消费需求,近几年来旅游消费也持续增长,我国旅游市场已超过十万亿,各地旅游景区如雨后竹笋一样增长,旅游业之间竞争激烈,部分景区为了进一步扩大盈利规模,吸引更多的人流,开始盲目举债扩建,但是扩建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建成之后收入并没有大幅度增长,同时扩建之后又需要大量资金维护,最终导致景区入不敷出,债台高筑。
以网红景点玻璃栈道为例,2016年张家界天门山景区修建了全国第一条玻璃栈道,从此引领了全国景区的玻璃栈道热,从纯玻璃栈道到3D玻璃栈道再到5D带音乐玻璃栈道,各地景区的玻璃栈道五花八门,但是玻璃栈道造价不菲,1公里就需要上千万,并且由于收费较高导致利用率低,收益难以挽回成本支出,狼牙山景区就是因为玻璃栈道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02
景区营收结构单一
很多传统景区收入模式单一,门票是其主要营收来源,而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旅游质量和体验,“门票经济”的弊端日益彰显,昂贵的门票已成为阻挡游客出门旅游的“门槛”,既不利于景区长远发展、长远利益,也损害了广大游客利益,造成“双输”局面。

此次疫情之后,为了推动复苏,多地景区通过减免门票来吸引游客,然而这又与景区的盈收大部分靠门票收入相违背,最终只能赔本赚吆喝,过度依赖“门票经济”的景区越来越难以为继,虽然“十一”国内旅游市场回温明显,但这些景区也很难扭转资金链断裂、破产的局面。
景区该如何尽力避免破产的结局?
唯有转型求生,不过景区转型也不能任意跟随热点业态,随便扩建,例如看到红色旅游、夜游火热,就打造红色旅游项目、夜景景观等等,这样随波逐流的转型势必还会走向曾经的老路。
如何转型呢?景区可以尝试摆脱依赖门票经济,因为旅游经济由吃、住、游、娱、行、购等多要素组成,景区仅仅依靠单一收入来源承受风险的能力弱,要因地制宜,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等,加强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独特的IP景观或者增加一些沉浸式体验型的小型场景,在场景内开展一些收费游戏或互动项目,并增加游戏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丰富游客的体验的同时,还能增加额外的营收。
例如红遍全网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运营成本远远低于设施建设,但却能提升景区知名度,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在具有民俗特色的景区,增加节日舞蹈、表演项目,让游客一同参与其中,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等等;在住宿方面,可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和装饰,既能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特色,又能让他们乐于分享传播。
总而言之,景区的转型升级除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更需要根据当地特色延伸吃、住、行、游、购、娱相关旅游产业链条,为游客提供差异化、有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丰富游客的体验,这样才能推动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重庆龙门阵景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