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4年仍一票难求,沉浸式演艺神作《知音号》凭什么?
日期:2021-04-23 / 人气:
2017年,由武汉旅游体育集团联合著名导演、跨界艺术家樊跃等共同打造的《知音号》推出市场后一炮而红,自公演以来,《知音号》已经成为武汉城市文旅的一张新名片,场场爆满,赢得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知音号》是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以知音文化为灵魂,以大汉口长江文化为背景的实景大剧,故事取材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武汉,轮船分上下三层,长120米、宽22米、高15米,98个舱室,每个场景均按戏剧场景精心打造,游客登上《知音号》后,如同穿越时光,将真切体会到百年前的武汉风情。为何《知音号》能长期保持热度呢?
#1
创新
首先是创新,通过知音文化与旅游相融合,该项目首创“一剧多版”,在这里,在剧场空间合二为一,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船上每个角落都是故事发生地,人之所至皆为剧场,船上的每一个场景都暗藏着故事的线索,在这个未知的世界中,观众们也是“演员”,根据各种线索开始故事旅程,去实践体验寻找、发现、相遇与团聚的全过程。
每一层船舱,从舞池、酒吧到甲板,观众体验的故事迥然不同,貌似并无联系的故事各自独立,而当这些故事叠加在一起,与航行的知音号结合起来,这个组合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艺术形式与生命况味,相当于如果你每一次去选择不同的船舱,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所以部分观众实际买票感受了4、5遍,最多的看了15遍。此外相对于其他沉浸式演艺项目,《知音号》最大的不同就是“场景是移动的”,从登船的那一刻完成了与现实的切断,沉浸式感受更加真实,船在长江上行驶的过程中,沿岸的风景变化就是演出的空间变化。
#2
品质
其次是品质,在《知音号》第一次正式上演之前,该项目已筹备许久,为了还原民国时期旧武汉的风情和文化,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项目的演员选拔训练就有一年之久,在细节之处也非常用心,演出的门票被精心设计成船票的模样,入口等待观众的是穿着民国船员服饰的检票员,栈桥入口处,为观众提供了旗袍及民国服饰选择。
项目的用心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知音号》先后获得了“2018年中国实景旅游演艺十强”、“2018年中国沉浸式旅游演艺五强”、“2019年度中国文化和旅游推广创新优秀案例”等大奖,并且据市场数据统计,2018年在沉浸式演艺市场中,《知音号》以11.4%的票房比例位列全国票房第三。
#3
市场
最后是市场的繁荣,2018年沉浸式迎来爆发式增长,沉浸式演艺总票房达4亿元,新增演出11台,总台数达23台,同比增长76.9%,并且市场仍在不断的扩大,根据《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沉浸业态也从 2018 年的21种增长为35种。
不过沉浸式演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剧目看似火热,但是实际单纯依靠门票收入很难盈利,《知音号》也并不仅限于演出,该公司由《知音号》剧目衍生了许多IP形象与文创产品,比如萌娃系列、人鱼系列、猫系列、万里茶道·知音礼遇”礼盒、汉派小吃冰箱贴、“城市轮廓”拼装积木等二消产品都很受欢迎,其非门票收入超过50%,除了文创以外,《知音号》也在戏剧教育、演艺经纪等领域拓展延伸。
《知音号》的成功并非任何一个单一的因素,而是依托创新将艺术与生活融为一体,依托用心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依托品牌产业延伸保持良性的循环,才能长期保持热度,持续获得观众的认可。
关键词:知音号